范滂自投罗网(1 / 2)
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,总是把一个“义”字摆在前头。
汉灵帝刚刚即位的时候,因为皇帝年龄太小,所以就由窦太后临朝听政,掌握朝廷的大权。封自己的父亲窦武为大将军,陈蕃为太尉,共同治理国家。
窦武和陈蕃都是支持名士、反对宦官一派的,他们把原来受到宦官的迫害,终身禁锢的李膺、杜密又召回来做官。陈蕃曾经对窦武说过:“只要一天不消灭宦官,就没法使天下太平。我已经是快八十的老人了,还贪图什么?我留在朝中,只是想为朝廷除害,帮助将军立功而已。”窦武本来就有这个意思,发现陈蕃竟然和自己想到一起去了,心中非常高兴。两人一商量,就由窦武向窦太后提出,要求痛下决心,消灭朝中的宦官势力。可是窦太后跟汉桓帝一样,都很相信自己身边的宦官,而且也深知宦官势力的强大,没有一举成功的把握,是不敢下手的。所以她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。陈蕃看到太后一直在犹豫,就又向窦太后上了一道奏章,其中列举了宦官侯览、曹节,王甫等几个人的种种罪恶。窦太后看了以后还是没有答复,仍旧把奏章搁在一边不理。
这一来,他们的举动反倒打草惊蛇了。曹节、王甫联络了一些宦官,来了先下手为强。他们先从窦太后那里抢了玉玺和印绶,把窦太后软禁起来。又用灵帝的名义,宣布窦武、陈蕃谋反,把他们杀了。宦官又掌握了朝廷的生杀大权,凡是窦武、陈蕃提拔的人统统被撤职。李膺、杜密也被撤职回到家乡。因为他们一直反抗宦官的行为,在民间赢得了很高的声望,一些名士、太学生更加推崇他们,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,更加痛恨宦官。那些掌权的宦官们把他们看作死对头,总想找机会置他们于死地。
当时有一个名士张俭,因为他曾经告发过宦官侯览的罪行,所以侯览一心想报复他。正巧,张俭家偶然赶走了一个犯了错的仆人。侯览就利用那个心怀怨恨的仆人,诬告张俭跟同乡二十四个人结成一党,诽滂朝廷,企图造反。宦官曹节也抓住这个机会,吩咐他的心腹上奏章,要求汉灵帝再一次下令逮捕党人。
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灵帝,这时候才十四岁,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党人。他就问曹节说:“为什么要杀这些人?他们有什么罪?”于是,曹节就指手划脚把党人怎样可怕,怎样想推翻朝廷,图谋造反的事,乱编了一通。小皇帝什么也不懂,也不知道真假,听他们这么一说,当然就相信了他们,连忙下令逮捕党人。
古代征战
逮捕令一下,各州各郡都骚动了起来。这时,有人提前得到了消息,连忙跑去报告李膺。李膺听了反而坦然地说道:“我早就知道有这一天了!如果我现在一逃,反而害了别人。再说,我年纪已经六十了,死活由他去,还逃什么?”他就这样自己进了监狱,被拷打死了。杜密知道免不了一死,也自杀了。但是宦官的党羽们仍旧不放过那些士人,继续在全国各地抓捕当地有名的反对宦官的读书人。